從最初的親歷者,到整個過程的見證者、記錄者及參與者,一直到今天,我都為能親眼看到東風日產發展壯大的歷史,而感到自豪,與有榮焉。
文 /《汽車人》李苗苗
到2023年6月16日,東風日產就20周歲了。
20年好像一下子就過去了,又好像慢慢地放電影一樣,記錄了每一個東風日產創造新紀錄、贏得新機遇、打開新局面的情景。從最初的親歷者,到整個過程的見證者、記錄者和參與者,一直到今天,我都為能親眼看到東風日產發展壯大的歷史,而感到自豪,與有榮焉。
此情可待成追憶
時間回到2003年的春天。整個華夏大地正在遭遇過一場萬分兇險的“非典疫情”,很多工作不能正常推進,當年的上海車展也因此中斷。
好在,非典的蔓延并沒有像新冠疫情這么曠日持久,2003年初夏來臨就已經終結。
這一年,是中國汽車工業的產業變革年。眾多的汽車企業合資談判結出碩果,全球頂級汽車企業紛紛拋來繡球;而各大公司的事業計劃更是讓人熱血沸騰,一個宏偉的汽車工業藍圖呈現在國人面前。中國最大汽車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也在彼時橫空出世。
這是中日兩大汽車企業醞釀多時的結果。1999年,原機械部副總工程師苗圩奉命出任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在其率領下,東風在3年實現扭虧為盈。上世紀九十年代,東風公司揮師南下,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尋找發展機會。2000年初,初創的風神在業界充滿疑慮的注視中,開啟了探索的步伐。
2000年2月在深圳成立“風神汽車有限公司”(即“東風日產”前身),當年賣出2560輛產品?,F在看這一數字很普通,但在當時不簡單。實現當年成立、當年投產、當年盈利,業內稱為“風神奇跡”?,F在才知道,這不是奇跡,只是奇跡的開始。
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7月,風神實現了第10000輛轎車下線,發展進入良性軌道。東風這一新資產,發展非常迅猛,也就有了與跨國車企聯姻,尋求更高層次發展的資格。
從2001年7月,中日雙方提出“新東風”項目,到2002年9月在釣魚臺國賓館簽署“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的協議,中間經歷了一年多。對于牽涉兩大汽車集團的深入合作,這個時間應該算很快。
兩家企業文化、發展歷程、歷史根基、產品脈絡,甚至生產方式、技術路線都大相徑庭,要合作成立一家公司,在一個平臺上工作,這個難度可想而知。
協議不是資本一交換,家當往一起搬一下就妥了,談判期間,就有以上所有能想到的事務,需要事先講好,得到安排。事實證明,就算事先想的再事無巨細,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兩個企業整合有很大的難度。
盡管談判難度很大,但談的基底還是相當穩固的。那就是一起做大事,因此也就不藏私。最難談的股權分配和機構組建過去后,剩余工作都在加速進行。
雙方將談判結果上報,國家監管部門批準,前后僅用了3周時間,東風日產就獲得了營業執照。至此,一家投資20億美元、設計年產能55萬輛的合資企業橫空出世,不僅創下了當時中國汽車業合資規模之最,還在于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2003年,6月9日,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在武漢成立。我們在現場,參加了那一場激動人心的新聞發布會。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更是一種經濟模式、一種思想開拓、一種勇氣和擔當的成功。放在中國經濟21世紀波瀾壯闊的發展背景下,更顯得東風日產的成功,是其中一分子,做了重要貢獻。既是順勢而為,又是時勢造英雄。
幸好,我們沒有低估這一天的紀念意義?!吨袊虉蟆て噷蟆芬灶^版頭條發表了《東風日產聯手謀求雙贏》報道。同時,我自己還寫了題為《體現劃時代意義的“新東風”》的評論。
2003年6月16日,距離“東風有限公司“成立僅一周后,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成立。當天,第一款轎車“陽光”上市。這一切都是緊鑼密鼓地安排好的。此后短短兩年,東風日產迅速形成研發和生產體系。我們同樣對此進行了記錄、報道。
我至今還珍藏著當天的那一份報紙。20年后,再打開這些泛黃的紙張,重溫那段歷史,時光帶著遙遠的記憶,一下子就到了眼前,親切而又意義非凡。
把握戰略機遇
此后三年,東風日產迎來了發展中的“開門紅“,研發、生產體系力初具規模,在市場上嶄露頭角。
2004年5月18日,東風日產花都工廠竣工投產。同年9月29日,襄陽工廠竣工投產。兩個工廠成為東風日產兩大生產基地。圍繞著這兩個廠,建立了一整套研產銷體系和供應商隊伍。從一開始這個項目就瞄準了世界水平,達到全球質量標準,其體系也是全球化的。
但正當東風和日產雙方為最大的結合而歡欣鼓舞時,這一年,中國汽車業突然遭遇拐點,車市大幅縮水。對于東風日產這樣一個剛剛組建的合資公司,中日雙方文化背景、市場認識、操作理念上的矛盾一下子暴露出來。
2005年雙方共同頒布的《東風日產行動綱領》,用1.8萬字的行動綱領描繪了東風日產“人·車·生活”的愿景。這是東風和日產在企業核心價值觀上達成共識,實現“從合資到合心”的跨越,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這在合資企業當中是比較罕見的做法。關鍵在于,這個共識不是事先擬就的,而是通過實踐探索和磨合出來的。
事實證明,《行動綱領》仍然指導著東風日產的經營文化,可謂歷久彌新。正是在雙方極具魄力的企業領導人共識之下,“東風日產”這艘中國汽車工業的新航母才得以成功下水并揚帆遠航。
所謂的長遠目光,絕不止局限于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得到先進管理、研發和生產經驗,更重要的是得到一個改革的契機。以往,這種自我革命式改革,缺乏抓手,因為讓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改革的效果從來都是滯后的,但是代價會先一步顯現出來。這會導致改革阻力巨大,也很難無條件獲得上級的支持。
而“合資”則相當于自動獲得了改革的引擎。我們當時就看到,東風集團借此機會,讓舊有的臃腫機構和人員配置得到分流和安置。集成優質資產,也是最有戰斗力,更有可能生成規模效益的部分拿出來,并與日產一起,自上而下完成搭建了新架構,部署了新產能,捋順了供應鏈。
最終目標,實現現代化企業轉型。轉型首要轉的是人心,其次資源配置,再次是生產方式。
即便現在看,東風日產的成立,也是當時東風所有機遇中最好的一次,東風毫不猶豫地抓住了。
我們還應該看到,這次合資,是合作共贏。這不是一句宣傳口號,而是要對方也這么認為。
日產當時也經歷著與其極為相似的一條命運曲線。從1991年起,日產連續虧損7年,幾乎到了倒閉的邊緣。直到1999年,日產才借著與雷諾戰略合作,完成了三年“復興計劃”。在第一次戰略合作中,日產嘗到了甜頭。之后,與東風聯手,是日產簽署的第二次戰略合作。日產本來打算復制與雷諾的合作模式,將業績拉起一波。
沒想到,日產由此參與了中國“入世”之后波瀾壯闊的消費市場崛起的幾乎全過程,這種戰略級別的機遇,是絕無僅有的歷史性的,迄今為止沒看到第二例。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人均GDP接連邁過3000美元、5000美元這兩條線的時候,能爆發出多大的能量,誰也無法估計,因為都沒見過。
初心不改 銳意進取
從2006開始,東風日產迎來飛速發展的時期,到2012年,東風日產創造了合資車企最快完成300萬輛產銷量的記錄,綜合實力穩居中國乘用車行業第一集團。
2008年9月19日,東風日產第100萬輛整車下線,用時5年3個月,創造了國內車企最快發展速度。
雖然5歲的東風日產很年輕,還談不上什么歷史、沉淀,但無論是它“顯要”的出身背景,還是在挫折中奮起的不凡經歷,抑或是它個性鮮明的企業特征,都讓人對它的未來充滿期待。
我們《汽車人》雜志以《東風日產 五年跨越》為封面故事,梳理并展望這個年輕合資企業成長、未來。
2010年9月8日,東風日產第200萬輛整車下線,用時不到2年,再次刷新了記錄。同時啟辰品牌發布,鄭州工廠、大連工廠接連竣工投產,標志著東風日產進入“雙品牌”驅動的新時期。
2013年,東風有限、東風日產成立十周年。合資10年,從最初被質疑的序幕,到從低谷到高峰的逆襲,再到充滿懸念的進行時態,《汽車人》以《東風有限,巨輪快跑》為封面故事,對于這樣一部“商業大片”進行全景式掃描。
不止如此,當年11月刊,《汽車人》再次以《東風日產 創新的瘋子》,從產品矩陣創新,到多種多樣的營銷手段等多角度,挖掘風華正茂的東風日產創新DNA。
隨后的四年時光,東風日產進入強基聚力,歷史跨越期。中國汽車行業經歷了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進入微增長階段。東風日產調整步伐,從速度驅動、產品驅動,邁向體系力驅動,連續三年高質量跨越百萬。
2015年12月,東風日產第一次達成“年銷量100萬輛”里程碑。2016年6月,東風日產整車廠奪得雷諾-日產聯盟全球競爭力冠軍,實現7年5冠。2017年12月18日,第900萬輛整車下線,又一次刷新東風日產自己創造的紀錄。
2018年,東風日產成立第十五周年。這一年,企業發布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車聯網系統(智行+),迎來了第1000萬輛整車下線?!镀嚾恕芬浴稏|風日產:樣本的力量》,回顧十五年發展歷程,東風日產以全價值鏈體系實力,在領跑合資車企同時,又以智能化為切口的技術創新,鑄就在后合資時代再樹行業標桿的推動力。
東風日產沉淀出更強健的體系力同時,也呈現了更溫暖的價值觀。在其17歲生日之際,東風日產發布了“企業文化2.0”,把“擁抱客戶”作為最重要的宣言,融入成長的篇章,貫穿文化的進化,傳遞有溫度的企業形象,進而獲得客戶的良性回饋,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新風口,汽車產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在不斷被重構。順應汽車業智能化、電動化趨勢,2021年9月29日,e-POWER中國首款車型正式亮相,領勢布局電驅化未來。2022年12月11日,東風日產成為最快達成1500萬整車銷量的合資車企。
在20周年來臨之際,東風日產以1500萬用戶的信賴為基石,布局多品牌、實行日產-啟辰-英菲尼迪三品牌戰略。在電氣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多賽道上,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5月22日,為全球最低價格的2023東風日產超混電驅奇駿上市,以真正的油電同價,擊穿合資價格體系,重塑SUV市場的價值標準。堅定新能源轉型的東風日產,已經開始了電氣化時代的市場反攻。
20年彈指一揮間,東風日產20年,既見證了中國汽車黃金時代的波瀾壯闊,也經歷了低谷期的驚濤駭浪。當年年富力強的中年人,現在已經兩鬢微霜。富有勇氣和膽量的東風和日產高管,造就了“東風日產”這個速度和力量的奇跡,也造就了市場的奇跡。
隨著年代逝去,曾經耀眼的銷量、增速紀錄都會像過眼云煙,漸漸被人們淡忘。時光磨礪中能夠沉淀下來,真正被后代人珍藏、品味的恰恰是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東風日產20年所呈現的那段引人入勝的發展史,正是中國汽車合資發展的一個縮影。
作為汽車媒體人,我是東風日產成長壯大的親歷者、記錄者、甚至也是參與者。這20年,我見證了東風日產的成長。伴隨東風日產走過的荊棘與鮮花鋪就的道路,我也走過同樣的成長之路,因此感觸也是非常深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有幸多次參加了東風日產年底召開的全體員工總結慶功大會。在廣東花都體育館,東風日產近兩萬職工在慶祝自己的節日——“東風日產春晚”,那就是一個歡樂的海洋。
每次我都是匆匆帶上伴奏帶,當天晚上趕到廣州,從機場直接到花都體育館,換上衣服就上臺演唱。記得有一次,因為感冒聲音嘶啞,上臺前還吃了潤喉片。
身在其中,我充分感受到東風日產人積極向上、激情四射、銳意進取的企業精神。我也將自己視為東風日產的編外員工,感到非常的自豪。如今回憶起來,心中充滿了留戀。
合資這個產業生態,已經走過了一個時代。就像汽車市場一樣,經濟大勢和市場需求總有起伏,但企業總需要去洞察、適應時代的發展,把握自身的命運。
雖然2023年的挑戰,與2003年的內容不一樣,技術不一樣、市場不一樣,消費者的喜好也發生了劇變,但當前要求我們具有不破不立的精神、敢于自我否定的智慧、自我重塑的膽量去贏得新時代的競爭。這個內核是不變的。
過去,東風日產將合作共贏、文化融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行動的標準,今后在全球經濟背景發生大的變化的時候,更需要定力、恒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