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中國汽車報 ,作者施蕓蕓
春花含苞,雪盡風暖。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強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
今年恰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更是汽車行業深入推進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
那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哪些關鍵詞與汽車行業息息相關呢?
3月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
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01 關鍵詞: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圍繞發展大局,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
解讀:
一直以來,政策都是汽車產業向好向上發展的重要支撐與保障。不可否認的是,政策目標與市場需求相匹配至關重要。相信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增強,能更高效地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健康有序發展。
02 關鍵詞: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解讀:
近段時間以來,“新質生產力”被頻繁提及,對汽車產業而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集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等諸多新科技于一體,符合社會向綠色化和數字化方向發展趨勢,更是當之無愧形成和塑造新質生產力的“典范”。
03 關鍵詞:鞏固領先優勢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解讀: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積淀,以及提前布局和合力推進,我國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兩條賽道上都走在了全球前列,繼續鞏固擴大領先優勢,既是我國制造業當前的優勢,也是我國搶占科技高地、決勝未來的底氣與信心。
04 關鍵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瘧?,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解讀:
汽車產業數字化變革持續深入,已成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不僅產品升級,從傳統的機械工業品演變成為集交通、信息、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移動空間,而且在生產、制造、銷售以及回收等各個環節,都在全力踐行數字化轉型行動。
05 關鍵詞:科技自立自強技
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完善國家實驗室運行管理機制,發揮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化布局,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
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建設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打造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積極推進人才國際交流。
解讀:
當前,我們正迎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汽車產業更是如此,電動化智能化進入下半場,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克和顛覆性、前沿性技術的推進都有賴于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強,必須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一體推進,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實現高質量發展。
06 關鍵詞:提振大宗消費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更好統籌消費和投資,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實施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促進政策,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游、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
解讀:
提振汽車等大宗消費,不僅能補齊社會服務消費短板,壯大消費新增長點,而且還能實現擴大內需、優化供給結構、提高消費品質,從而起到有效拉動地區經濟增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更深層次目的。
07 關鍵詞:堅定不移深化改革
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要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解讀:
在越來越“卷”的汽車市場中,企業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也只有切實促進國企改革、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保障外資企業各項權益,充分激發汽車行業內各類所有制企業的活力,才能更好地構建起健康良好的汽車市場經濟運行體系。
08 關鍵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加大吸引外資力度。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鼓勵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
解讀:
汽車行業作為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的先行者,以實踐行動證明,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汽車產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只有開放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生、共贏、共榮。
09 關鍵詞:綠色低碳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快重點領域節能節水改造。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解讀:
一方面,交通運輸業是積極推動減碳降碳、新能源產業轉型、能源替代的重要力量,而汽車產業的綠色低碳轉型,將助推我國“雙碳”目標的早日實現。另一方面,新的國際形勢下,綠色貿易壁壘趨嚴,汽車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建立迫在眉睫,有利于中國汽車加速走出去,助力汽車強國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