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中國汽車市場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前三季度,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為264.9萬輛,同比下滑21.6%。而比亞迪累計銷量達274.8萬輛,同比上漲32.1%,比上汽集團多賣了10萬輛。這意味著,上汽集團長期蟬聯國內廠商銷冠的紀錄被比亞迪終結。
至此,比亞迪對上汽集團實現了從銷量規模到盈利能力的全方位超越。
合資品牌江河日下
上汽集團加速墜落
早在2022年,比亞迪借助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就實現了銷量盈利的騰飛。當年,比亞迪凈利潤達到166.2億元,同比增長近1倍。反觀上汽集團,其凈利潤同比下滑34.3%至161億元。從那一年起,比亞迪超越上汽集團,成為國內盈利能力最強的整車企業。
然而,當時雙方在銷量規模上還存在較大差距。2022年,比亞迪銷量實現了倍速增長,達到187萬輛,但這僅相當于上汽集團的約三分之一。上汽集團雖然銷量已不復巔峰期,但依然穩定在530萬輛的水平。
作為最早享受新能源市場紅利的品牌之一,比亞迪通過不斷拓展產品陣容,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加快投放新品,成功將年銷量增速穩定在30%以上,使得比亞迪的銷量規模得以迅速擴大。
反觀上汽集團,銷量下滑狀態難以扭轉。根據產銷快報披露的數據信息,2024年4月~9月,上汽集團的單月銷量分別為36萬輛、33萬輛、30萬輛、25萬輛、26萬輛、31萬輛,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分別為3.73%、17.1%、25.92%、37.16%、39.14%、35.03%。哪怕“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也不能阻止上汽集團下滑的腳步。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上汽集團的銷量可能會跌破400萬輛。
今年6月是一個重要轉折點,上汽集團單月銷量首次被比亞迪趕超。上汽集團當月銷量剛突破30萬輛,同比減少約10萬輛。而比亞迪再次刷新單月紀錄,達到34.2萬輛,同比增加約9萬輛。從6月開始,比亞迪正式登頂國內廠商月銷量冠軍寶座。
電車人產業平臺創始人馬前程分析,上汽集團的銷量下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為上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沒有在電動化浪潮中守住自己的市場份額,而自主品牌也沒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展示出足夠的競爭力。
根據官方數據,2018年,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資品牌實現銷量206.5萬輛、197萬輛、207.2萬輛,合計610.7萬輛,占上汽集團當年總銷量的86.6%,合資品牌于上汽集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一年,上汽集團的銷量達到705.17萬輛,這是其成立30多年的頂峰。但山頂的風光上汽未能過多領略,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逐漸顯現,新能源汽車浪潮翻涌,曾經的銷量支柱未能在浪潮中堅挺,此后銷量開始走下坡路。
新能源汽車時代
車企戰略轉型必須快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今年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50%大關。這一里程碑式的進展,不僅彰顯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增長勢頭,也標志著中國提前實現了原定于2035年實現的滲透率目標。
馬前程認為,上汽集團的銷冠寶座被比亞迪取代,正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的具體表現。以燃油車為主的上汽集團是燃油車時代的王者,只做新能源汽車的比亞迪是新能源汽車時代的王者?!爱斝履茉雌嚦饺加蛙嚦蔀槭袌龅闹髁鳎畮ь^大哥’自然也要跟著換一換了”。
2022年4月3日,比亞迪宣布停止生產燃油車,成了第一個決定放開手腳“吃螃蟹”的傳統車企,精準的市場前瞻讓比亞迪踏上了國內汽車新能源轉型的風口, 自此銷量原地起飛。
據官方數據顯示,9月,比亞迪汽車銷量突破40萬輛,再次刷新紀錄。這不僅是得益于比亞迪率先發展新能源汽車,更是因為其在沒有車企投入研發插電混動車型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堅定不移地進行自主創新,堅定不移地布局插電式混動車型業務,堅信比亞迪靠自己能行。
今年5月28日,比亞迪推出第五代DM技術,百公里油耗進一步降低,僅有2.9L,綜合續駛里程超過2100km。搭載第五代DM技術的車型,如:秦L DM-i、海豹06 DM-i、海獅05 DM-i及第二代宋Pro DM-i等,在市場上引起了廣泛關注,銷量一路攀升。
9月,比亞迪混動汽車的銷量為252647輛,占比達到了59.3%??梢哉f,比亞迪走上巔峰,DM技術是關鍵。
在混動技術超能力的加持下,比亞迪汽車的市場表現力可謂一騎絕塵。據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公關副總監蔣永敢介紹,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比亞迪勇奪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品牌銷量冠軍“雙料”冠軍。在全球市場,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排名第八,下半年這一名次還會進一步提升。去年,比亞迪出口量是24.3萬輛,今年預計達到40萬~50萬輛的規模。與過去中國汽車低質、低價出口模式不同,這一輪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車企出海取得了海外用戶較高的認可度,并且售價也不低。
在比亞迪的帶領下,一些車企也開始積極轉型。如:奇瑞研發出鯤鵬混動技術,搭載該技術的捷途汽車今年市場表現也十分驚艷。今年1~8月累計銷量超31萬輛,成為全行業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實現8個月銷量超過去年全年的汽車品牌。
此外,阿維塔、極氪、小鵬等品牌也宣布將在推出純電產品的同時,增加混動路線產品。這種趨勢反映了市場對插電混動車型的需求增加,以及車企對多元化動力形式的重視。
自主品牌崛起
消費者品牌認知改變
銷量變化的背后,是消費者對汽車品牌認知的改變。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自主品牌汽車總銷量超3000萬輛,其中乘用車批發2553萬輛,零售累計2169.9萬輛,占比超過52%,超過了合資品牌汽車。在乘用車批發排行榜前10名中,自主品牌占了6席。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之下,蔚來、問界、理想等高端造車新勢力品牌力幾乎完勝傳統豪華品牌BBA(奔馳、寶馬、奧迪)。以剛剛下線第100萬輛汽車的理想為例,憑借均價30萬元的價格實現了數月月銷量超過5萬輛,在中大型和大型SUV市場對傳統豪華品牌形成了強力沖擊,完全顛覆了之前合資品牌和BBA把持市場的格局,獲得了用戶的廣泛認可。
而在中檔新能源車市,比亞迪王朝系列、長安深藍、奇瑞星紀元、吉利極氪等美譽度也遠高于大眾ID.系列、豐田、本田的新能源品牌;在A0級新能源車市,自主品牌更是獨領風騷。
“好車”在新一代消費者心中已經另有答案。一汽豐田銀川安利捷店總經理付靜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年輕用戶需求變化非常顯著。以該店為例,進店用戶畫像年齡偏大,“90后”和“00后”不是消費的主力軍?!俺D芸吹竭@樣的畫面,父母來給孩子買車,父母對非常喜歡我們的車,但孩子卻不感興趣。在年輕人眼里,與國產新能源汽車相比,合資燃油車從內飾、外觀和智駕等方面都不占優勢。”她說。
從更長久的時間維度來看,瑞士豪瑞集團全球合作伙伴負責人劉利嘉認為,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上汽集團的品牌建立和傳播都未形成規模優勢。換言之,比亞迪生產的所有汽車都標有BYD,諸多車型都可以放在同一門店銷售。經過多年的積淀,車型品類齊全,且性能品質不斷提升,二手車殘值率較高,消費者進店的達成率也很高,比亞迪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不斷強化。
但上汽集團的產品被分為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飛凡、智己等諸多品牌,各自有自己的標識,品牌傳播力被明顯分散,也不能在同一渠道銷售,很難形成合力。而且,上汽集團的不同品牌被不同的合資方牽制,無論在商務溝通、談判對接等方面都處于被動地位,相當于以一對多,松散的品牌關聯沒有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起“上汽”的品牌形象。
新能源汽車加速滲透
“自主小弟”快跑向前
銷量變化的背后,還是消費者需求的改變。從“好面子”到“好里子”,中國消費者汽車消費已經越來越理性了,不再愿意過多為品牌溢價付費。當下消費者更看中車輛性價比、保有成本、便捷性、智能化和電動化水平。今年,混動車型細分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已經足以證明這個變化。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也介紹,目前中國汽車市場上,“價格倒掛”最嚴重的就是豪華品牌。終端市場動輒優惠十幾萬元,但銷量依然不盡如人意,不久前“高調”退出價格戰的寶馬,曾表示要上調售價,但現實卻給了其殘酷的回應,品牌溢價不再受追捧。9月20日,寶馬在中國市場再次掀起價格戰,大幅下調旗下車型售價,試圖追趕今年銷量目標。
合資品牌跌落神壇、轉型猶豫緩慢之際,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強勢崛起。9月,吉利汽車集團新能源銷量(含吉利品牌、領克品牌、極氪品牌)91134輛,同比增長約76%,環比增長超20%,新能源占比超45%,再創歷史新高。1~9月新能源汽車總銷量達545854輛,同比增長超93%,整體呈現出極為上揚的增速態勢。下半年,吉利還將推出多款新能源產品。持續聚焦汽車主業穩中求進。
而從奇瑞汽車的業績來看,該集團汽車銷量首次半年內突破百萬大關,總計110萬輛,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8.4%。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8.1萬輛,實現了令人矚目的181.5%增長,而出口業務也持續擴張,共計53.2萬輛,同比增長29.4%。這標志著奇瑞在全球化戰略與新能源轉型的雙重驅動下,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數據,新能源乘用車9月零售銷量達112.3萬輛,同比增長50.9%,環比增長9.6%,市場滲透率達到53.3%,連續三個月滲透率超50%,較去年同期36.9%的滲透率提升16.4個百分點。而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713.2萬輛,同比增長37.4%,市場滲透率達到45.8%,相比去年整體36%滲透率增長近10個百分點。有業內人士提出擔憂,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顯著提升,國內其他車企相繼取得轉型成效,長期依賴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轉型上仍未見明顯起色的上汽集團,會否就此落于下風?在馬前程看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有增無減,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將快速提升,比亞迪也將在較長時間內占據國內車企銷冠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