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source.cnpickups.com/Cnaja/images/20250113/3a1e2d33af0e22829fb3fc1199f67f3b.png)
作者 | 王秋鳳
李想前不久的發聲,值得反復觀看品味。李想試圖指出汽車發展的方向,那就是AI。在他看來,AI不僅將充分滲透、定義汽車產品的內涵和外延。甚至我們未來生活的每一個維度,AI都會廣泛參與。做汽車,AI不僅是必由之路,也是終極愿景。
去年12月份,李想很罕見地做了一個長時間的訪談,涉及到公司業務的方向、產品定義、技術路線、人才和個人成長經歷。這是迄今李想展示關于智能化的思考,最為全面的一次。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理想或者說整個新能源創業企業,對下一步想往哪里走這個問題,李想想的比較多,也比較遠,當然也未必對。但至少,汽車行業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不會回到從前。跟不上或者壓根不想跟的企業,無論它的現實規模和積累用戶有多大,都是期貨死人了。
對于后者來說,堪稱暴論。但世界就是這樣,彼之蜜糖我之砒霜。人與人的想法差異大到溝通很困難,基本上雞同鴨講,公司之間也是如此。判斷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未來的現實。
![](https://resource.cnpickups.com/Cnaja/images/20250113/2a9af8640f925edf49807d2f380d07c7.png)
All in AI
李想開宗明義地稱,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當被追問是否早在創辦理想的時候,就夢想做AI,李想表示,汽車是物理世界AI最大的應用(其實未必),從一開始就當做非傳統汽車來做(這是肯定的)。為什么理想ONE只有一個車型?“因為我把它本身看成一個數據和軟件的集成”(難道不是因為一開始研產能力的限制嗎)。
緊接著,李想就展現出創業者的布道能力——從更高的視角出發,令自己從眼下具體質疑中擺脫出來。并順便升華到哲學高度。這一說辭,沒準兒是他臨時想出來的。他表示,“這可能真的是創業者和大部分人的很大不同:你會相信那些看著不是那么明白、不是那么清晰的事。”
接下來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關于對AI的大力宣傳時間。
同樣地,李想斷言,“AI意味著(理想)未來的全部”。理想正在研發個人超級助手,而如今已成為AI應用紅海的領域,李想有信心做出差異化來。在他看來,個人AI助手和智能駕駛早晚是一回事。
根據OpenAI定義的、AI進化的5個階段(聊天機器人、推理者、智能體、創新者、組織者),智能體和L4將在某個時間點交匯,統一到一個架構上。
從產品角度,理想每年100億的研發投入,有接近一半投入到AI。李想自稱,理想是全球第一個做基座模型的企業,端到端和VLM(視覺語言模型),從理論到產品交付,也是全球最早做出來的(特斯拉也許會有不同意見)。
當前理想做的AI產品包括智能駕駛,還有理想同學、智能商業和智能工業團隊。前兩個2C,后兩個2B。
![](https://resource.cnpickups.com/Cnaja/images/20250113/b0ca582115d445dbba435cbc98d13159.png)
統一的基座模型會變成什么
基座模型當然不是李想發明的概念。這種號稱根據不同任務或場景,微調就能適配的通用大模型,乍一看是給野心很大但荷包不夠大的企業準備的。實際上,為了構建超級AI產品,必然走“超大數據集+超多參數擬合”的道路,這就不可能便宜。
目前來看,所有的AI產品都表現出對數據集的極度依賴。數據集內輸出的結果極為驚艷,大家還給了這一現象起了個名字叫“涌現”,意思是突然就聰明起來。但他們沒說的是,在數據集之外,表現慘不忍睹。
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就無法創造出真知,解決不了新問題。這樣一來,就連OpenAI定義的第二階段都沒戲,何況AI信徒們暢想的第五階段,即“終極AI”不會在這條路線的盡頭等著我們。
李想本人還是非常希望能建立統一的基座模型的,就像物理學家夢想著將四種基本力統一到一個“統一場”一樣。因為這樣可以拿到AGI(通用AI)的第三級和自動駕駛L4的門票。目前理想做的4個AI產品,將統一到基座模型之上。
按照李想的說法,基座模型到一定時刻,一定會變成VLA(Vision-Language-Action Model,一種結合了視覺、語言和動作的多模態模型)。
和VLM必須和端到端結合(兩者模型不同),輸出自動駕駛決策動作不同,VLA自身就能生成決策。有人講VLA稱為“端到端2.0”。這和人統一了視覺、語言(語義)和行動一樣,是個“類人”大模型。在李想看來,L4自動駕駛必須藉由VLA路徑,眼下的端到端是走不到L4的。
這一部分,業內沒有形成共識。李想本人則試圖奔著汽車業內的AI教父角色去了。盡管他嘴上很謙虛,但指點汽車業前進方向的意圖,他毫不掩飾。
![](https://resource.cnpickups.com/Cnaja/images/20250113/a9f1ada5f265f92d5832f6e20e57b477.png)
“硅基家人”就是具身智能
在他眼里,先別提第四階段和第五階段的想象,理想現在所有在AI上的投資和工程上的努力,都在試圖做出智能體。這樣其實就能將自動駕駛和其他智能需求統一起來,構造出空間智能。
再往前一步,就是李想所稱的“硅基家人”,這應該是李想發明的概念。這個“硅基家人”并非只停留在自動駕駛或者聊天那種功能,而是可以像人那樣執行復雜任務,比如獨立接孩子放學,順便帶去學課外班(都到這一步了,仍然需要雞娃)。
這比L4自動駕駛能力更強。所謂具身智能、或者世界模型,都在這一層次上實現了,上限很高。雖然還不能指望它在創造性思維和決策上勝過人類。阿爾法狗下棋的能力是特化的,不算通用智能。
這個時候,李想又拿出創業公司老板的本色,開始畫餅。他說,理想3年內將做出沒有方向盤的汽車(L5自動駕駛),2025年則將接管次數限制在500公里1次,在2030年有50%幾率做一款超級跑車等等。
他贊同模型能力的提升路徑中“沿途下蛋”理論,即中間過程中也能開發出產品,商業獲利有助于提升研發投入。
![](https://resource.cnpickups.com/Cnaja/images/20250113/1e186ad431a11543f9464ffc5fedd454.png)
未能殺死我的,都使我強大
在談話中,李想第一次對MEGA的產品失敗做出了回應和反思。他總結稱,錯判了MEGA的市場規模(仍是豪華MPV,無法搶SUV或轎車的替換需求),對純電補能的理解不夠(專屬充電樁的規模和便利性對高端客戶來說極為重要)。
但李想強調,自2019年開始,公司最重要的能力,是構建了平臺化能力。L9就是從這一平臺上產生的,也吸引了全世界的人才,進一步提升能力。他自詡L9是“震撼世界”的天花板級產品。其他產品也開始享受(頂級產品帶動的)好處。
雖然這里面有常規商業自吹的成分,但頂級產品不管什么時候做出來,能夠在相應細分市場站住腳,都能帶動下級產品,并提升品牌的格調。這一認知具有普遍意義。很多公司都是這么想的,但做到的不多。
對于公司要基于AI做很多產品(理想多模態大模型Mind GPT、智能駕駛、理想同學等),李想表示,在千億級公司當中,理想是做減法最厲害的(的確如此,理想聚焦主業做的不錯)。但是,基于AI的上述幾款產品,是無法商量的,必須做。
李想暗示了中美在AI研發上存在差距,但不大。而全球范圍內AI有且只有兩個對手:中美。他說,中國的能力能夠在3年內做出智能體,美國可能更早一些。但他又補了一句,“只要所有的中國企業不放棄,一切皆有可能。”但總體而言,屬于傳統汽車業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他也表達了“功成有我,功成不必在我”的意思——“如果在我有生之年沒辦法實現,或者因為犯了重大錯誤沒實現,我也很樂于看到有中國頂尖企業能夠實現AI的第五階段”。
李想的夢想不管是什么時候成形的,但終極AI(AI的第五階段)已經確定為他和公司的目標。雖然這個成長的過程非常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但作為創業者和公司老板,他的使命,并非停留在確認最終目標,而是讓他的員工和受眾認同并支持這一認識。
如果行業確實朝這一方向發展,那么前景的確是難以想象卻又擁有足夠吸引力的。
作者簡介 王秋鳳,先后就職于《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日報》等主流平面媒體,搜狐汽車新聞中心、騰訊汽車等主流互聯網平臺,前北汽極狐汽車總裁,現任快手汽車負責人,中國汽車記協常務理事。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