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
1.商務部:中國政府將積極支持企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4月7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法國巴黎主持召開在歐中資電動汽車企業圓桌會上表示,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美歐等關于“產能過剩”的指責毫無依據。
點評: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2.工信部回應美國調查中國電動汽車
4月8日,工信部回應美國調查中國電動汽車時表示,近年來,我國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向國際社會供應了性價比高、品類豐富、質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車原材料、零部件和整車產品,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實踐經驗、注入了強勁動力。
點評: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世界各國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必然選擇,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全球化產業,合作共贏才能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好惠及世界各國人民。
3.七部門發文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
4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其中提出,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針對動力電池等生產設備整體處于中高水平的行業,鼓勵企業更新先進設備。
點評:設備更新,有利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4.《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和《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印發
4月12日,商務部等14部門印發《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其中指出,對報廢高排放乘用車或符合條件的新能源乘用車,并購買符合節能要求或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給予定額補貼;金融機構可自主確定自用汽車貸款首付比例等。
26日,商務部、財政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了汽車以舊換新資金補貼政策。對購買符合節能要求乘用車新車的個人消費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額補貼。
點評:政策對促汽車消費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推動汽車等消費品以舊換新,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
5.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舉辦
4月13日,以“共享開放機遇、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在海南正式啟動。國內外新能源汽車、豪華品牌汽車成為本屆消博會上一大亮點。
點評:消博會成為持續打造汽車等新的消費增長點的重要舞臺。
6.李強在京會見美國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
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京會見美國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李強表示,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堪稱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范例。事實表明,平等合作、互利共贏才最符合兩國根本利益。
點評: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優的營商環境,就能讓各國企業放心地投資中國。
行業發展
1.3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1.5%
4月2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稱,2024年3月份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1.5%,環比上升4.4個百分點。主要分項指數全面上升,其中業務總量指數、新訂單指數、庫存周轉次數指數、設備利用率指數回升明顯,資金周轉率指數和主營業務利潤指數等運營指標也有所改善。
點評:物流需求全面復蘇,對與之密切相關的汽車行業是個好消息。
2.中汽協:一季度汽車產銷量創2019年來當季新高
4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汽車產銷數據。數據顯示,1-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60.6萬輛和67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4%和10.6%。一季度汽車產銷量實現開門紅,創2019年以來一季度產銷量的新高。
點評:一季度開門紅,為全年汽車產銷增長奠定了基礎。
3.臺當局阻大陸新能源汽車入島
4月10日,國臺辦發言人表示,民進黨當局對大陸好用時尚的新能源汽車等產品設下諸多障礙,搞“封殺禁用”,不得民心。希望他們切實尊重臺灣民眾的消費選擇權,切實保障臺灣民眾的切身利益,大陸新能源汽車和無人機等產品。
點評:應讓臺灣民眾享受到更多好產品、好服務。
4.3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增加8.3萬臺
4月10日,中國充電聯盟發布數據,2024年3月比2024年2月公共充電樁增加8.3萬臺,3月同比增長48.6%。截至2024年3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290.9萬臺,其中直流充電樁127.8萬臺、交流充電樁163.1萬臺。
點評: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的改善,將為產業和消費帶來利好。
5.工信部:1-2月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117GWh,同比增長15%
4月16日,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1-2月全國鋰電池總產量超過117GWh,同比增長15%。新能源汽車用動力型鋰電池裝車量約50GWh。1-2月全國鋰電池出口總額達到619.4億元。
點評: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動力源泉,良好的發展體現了向好的趨勢。
6.李強調研2024北京國際車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28日在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調研。他強調,要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深化拓展開放合作,促進汽車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更好滿足和創造市場需求。
本屆車展于4月25日在北京新國展拉開帷幕,共有近千家企業、196場發布會,全球首發車共117輛(其中跨國公司全球首發車30輛),概念車41輛,新能源車型278輛。
點評:車展是汽車行業發展的展示舞臺,也是行業重要的里程碑。總理的調研振奮人心,中國汽車當繼續努力,保持住、發展好領先優勢。
國際風云
1.豐田或與華為合作共同打造智駕方案
4月8日,有報道稱,豐田全球車型智能駕駛方案或將采用“豐田+華為+Momenta”三方聯合方案模式。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和華為分別提供軟件和硬件方案,三方深度合作并整合。
點評:如若屬實,華為在國內智駕市場較高的認知度或許也是豐田選擇合作的一大重要原因。
2.歐盟批準斯洛伐克補貼企業建設電動汽車工廠
點評:跨國車企發力電動化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3.現代、起亞與印度電池制造商達成供應合作
4月9日,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宣布與印度電池制造商Exide Energy Solutions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以從該印度公司采購電動汽車電池,進而提高兩家公司在印度市場的競爭力。
點評:日益增多的跨國合作,反映了行業競爭的新態勢。
4.英國宣布暫停對汽車零部件征收進口關稅
4月11日,英國政府宣布,將對包括汽車零部件和果汁在內的100多種商品暫停征收進口關稅,直至2026年6月。英國方面表示,此舉是對企業需求的回應,希望企業借此保持競爭力。
點評:減稅有利于幫助企業降低進口成本,加速企業發展。
5.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
4月15日,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表示,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稱此舉將帶來貿易戰風險并威脅德國就業。VDA負責人指出,一旦爆發貿易沖突,歐盟針對中國政府補貼中國產汽車而加征的關稅可能迅速產生負面影響,令歐盟推廣電動汽車和數字技術的目標面臨風險。
點評:盲目對抗只有兩敗俱傷,合作才能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