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理論公式構建和思考

      發布日期:2024-02-04 16:29:01
      王 羽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也是衡量一個社會發展程度的主要標準,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由先進生產力取代落后生產力的動態發展的歷史。正是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創造了日益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為現代化的發展奠定、積累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物質力量。因此,從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能動關系來看,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推動生產力的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是人類現代化普遍遵循的基本規律。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不斷解放和發展,但又需擯棄了西方現代化所奉行的以資本擴張為中心的生產力發展邏輯。

      從自然經濟轉向商品經濟、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繼而到數字文明,深刻反映了生產力現代化是推動人類現代文明、實現現代化的源頭活水。沒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現代化就失去了持之以恒的內動力和硬支撐。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直接關系到生產方式、生產關系的發展,成為評價現代化程度的客觀尺度,都深刻影響著政治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的進程。生產力不僅是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程度的集中體現,而且也是影響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因素。立足當前,只有深刻認識和把握生產力發展的要素變革,持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在新征程上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拓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以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推動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相互促進,創造了超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人類文明新形態。

      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實現生產力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得以形成、拓展的關鍵要素。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始終圍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突破思想觀念、體制機制的束縛,打破階層固化、利益固化的藩籬,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在推動經濟發展、國家治理、文化建設、社會結構等各方面現代化轉型的基礎上,成功開辟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有待優化升級,粗放型經濟增長的方式尚未根本改變,高端制造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關鍵核心技術領域面臨“卡脖子”難題,加之世界體系和國際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風險和不確定性增加,更需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加快推動生產力實現“質”的提升,才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從世界經濟發展的歷程來看,科技創新是人類財富增長的不竭源泉,是生產力發展的巨大動力。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科學技術的創新都一直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引起生產力的深刻變化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以蒸汽機的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第一次技術革命,使人類邁向蒸汽機時代。19世紀40年代開始的以電力的廣泛應用主要標志的第二次技術革命,使人類邁向電氣化時代。在20世紀初期開始的以無線電技術及原子能的使用為標志的第三次技術革命,使人類邁向電子時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生產力水平高度發展,生產力的構成要素,無論是勞動力、勞動工具與方式還是生產經營管理模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科技創新成為推動生產力水平發展的根本因素,生產力無論要素、結構、性質、規模、方向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要素中的最關鍵、最重要的因素。科技革命和生產力發展的歷史表明,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是一條普遍規律。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現代生產力的飛速發展首先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時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領域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呈現融合交叉、多點突破態勢,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又賦予生產力更多的時代特征、科技含量和創新內涵,使之呈現出與傳統生產力不同的面貌。提高科技創新能力,賦能驅動新時代生產力的變革飛躍,促進生產力提質增效;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增強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生機與活力,是生產力現代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路徑。新時代以來,黨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豐碩,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明顯增強;改革開放全面深化,發展動力活力競相迸發;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制約高質量發展因素還大量存在。

      為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打造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原創性的提出“新質生產力”,他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面向前沿領域及早布局,提前謀劃變革性技術,夯實未來發展的技術基礎,形成并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傳統生產力向新質生產力的過渡轉化,是不容錯過的重要戰略機遇,是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競爭新優勢、蓄積發展新動能的先手棋。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全面闡述了新質生產力的定義,他指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作為先進生產力的具體體現形式,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中國創新和實踐,是科技創新交叉融合突破所產生的根本性成果。其“新”主要體現在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新領域、新賽道、新動能、新優勢,其“質”主要體現為高效能、高效率、高質量,關鍵主要是面向新興領域,面向未來產業,著力高質量發展。既是生產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又是新的高水平的現代化生產力,即新類型、新結構、高技術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的生產力,也就是以前沒有的新的生產力的種類和結構,相比傳統生產力而言其科技含量更高、質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續。新質生產力以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為基礎,以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綠色化、高效化為關鍵提升點。

      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黨領導下先進生產力的具體表現形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深刻體現出黨對科技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科技創新推動生產力發展,孕育先進生產力。新時代以來,科技創新的廣度、深度和融合度使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與先進程度不斷提高,逐步形成了涉及領域新、科技含量高、交叉屬性強、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產力,實現了生產力的躍遷和質變。

      新質生產力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產物。要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進一步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需以創新驅動為引領,逐步擺脫傳統的人力和資源能源驅動型增長模式,實現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變,創造新產業、培育新動能、形成新優勢。與高速增長相比,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機制、發展模式等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這就要求大力推動動力變革、效率變革、質量變革,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這就為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新質生產力是引領全球創新性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驅動要素。科技創新催先進生產力對經濟全球化的產生和發展起決定作用,并深刻影響著全球的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深入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國之間圍繞產業、技術特別是關鍵核心技術的競爭日趨激烈。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大力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面推動工業綠色發展,賦能支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構建具有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要求的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并發展先進程度躍遷的新質生產力,從而為全球生產力創新性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總之,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加快形成系統的新質生產力理論,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戰略,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作者:王 羽  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_日日碰夜夜爽亚洲欧美_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_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аv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二区经典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精品五区 | 午夜性色福利剧场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