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https://resource.cnpickups.com/Cnaja/images/20241101/5731e079855da43b443b856928a8a1f5.jpg)
車圈從業者許敏雪最近有些焦慮。
去年底,某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開啟裁員,在該公司市場部工作了5年的許敏雪不幸進入了裁員名單。在休息了半年后,今年7月,開始找工作的她突然發現,“汽車行業對口需求太少了”。
本意想去整車企業,但TO B經歷讓她在面試中不吃香,“整車企業還是喜歡要車企出來的人”。折騰幾個月下來后,只要是汽車行業的工作機會就可以,但依然沒有合適的崗位。
許敏雪的現狀,代表了一批車圈從業者目前的處境。
但另一方面,很多車企老總公開表示企業缺人,智能網聯、汽車出海等崗位人才缺口非常大。冰火兩重天之下,車圈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優秀人才又流向哪里?
自主車企成為“新大廠”
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之下,合資品牌近年來江河日下,隨著去年福特中國、悅達起亞、東風日產等品牌相繼人員優化,合資車企大裁員的大幕開啟。時間進入今年,合資車企的裁員動作更加頻繁了。
本田在中國市場銷量已連續3年下跌,5月,廣汽本田啟動了以主動離職為方式的大規模裁員,涉及生產、行政、人事、財務、采購等多部門。根據外界傳聞,此舉是為了吸引更多員工以自愿報名的形式進行“優化”,但首批裁員名額,反而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銷量下滑、虧損加劇,通用汽車也選擇通過裁員和結構重組來尋求突破。通用汽車解釋,新的考核方案并非針對中國市場的“特殊政策”,而是面向全球的一項舉措,旨在投資人才、增加公司競爭力,通過強化優秀員工的激勵機制和明確表現不佳員工的淘汰機制來提升整體業績。
受銷量下滑影響,本田計劃把在中國的汽油車年產能由149萬輛縮減至100萬輛。緊接著9月,東風本田開啟大裁員。不過,與其他企業裁員不同的是,東風本田裁員“很體面”,不但補償N+2+1,還為被裁員工舉辦歡送儀式,據稱員工排隊搶名額,預計受影響員工數量將達到2000人。
合資車企曾是吸引賢能的“磁場高地”,如今人才卻爭相“被裁員”,他們都轉投了哪里呢?職場社交平臺LinkedIn(領英)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越來越多的高端人才開始從合資車企流向自主車企,特別是在電動汽車研發、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高新技術領域。
與合資車企的大裁員不同,自主品牌卻在廣招人才。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奇瑞的研發團隊已經從過去的一兩千人擴張到現在的2萬人;小鵬汽車520 AI DAY上,小鵬汽車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何小鵬透露,小鵬汽車的智能駕駛團隊今年將擴招4000人。
而數據顯示,在2023年,比亞迪增員13.34萬人,吉利增員1.1萬人,長安、蔚來和理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人員配置。特別是比亞迪,2023年校招人數高達3.18萬人,今年雖然校招人數有所縮減,但碩博比例卻高達67%,其中博士占比為10%,78%全都是研發崗位,這讓比亞迪被譽為在互聯網汽車之外的汽車產業內的“新大廠”。
智能駕駛和汽車出海,太缺人了!
自主車企是怎么逆襲,成為車圈人才心中的新晉頂流呢?
玉成有限公司出行行業服務部總經理房斌在汽車行業深耕多年,他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近來,隨著銷量逐漸攀升,自主品牌的薪資待遇也明顯提升。以前,某自主品牌車企博士研究生的年薪僅20萬,如今已經上漲到50萬。造車新勢力更是動輒開出百萬年薪,今年小米汽車異軍突起,據悉其車載軟件研發崗最高月薪近5萬元。
而在自主品牌中,尤以民營車企、新造車品牌對人才更具吸引力。不僅能給到更豐厚的待遇,在走向上市的過程中,其期權更具成長潛力,“不少人才跳槽新造車品牌想博一個財富自由的機會”。
誠然,自主車企正在成為人才的“心頭愛”。LinkedIn(領英)中國區總經理王茜介紹,在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中國車企的占有率逐年提升,比如,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數量在過去五年中增長了300%,專利申請量飆升了500%。
自主車企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顯著突破,并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不斷創新,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互聯體驗,這些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提升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相比部分合資車企,自主車企在晉升機制和職業規劃方面往往更加明確和透明,為員工提供了更多的晉升機會和發展空間。
一裁一擴的同時,隨著汽車產業技術熱點的更新,人才需求結構也隨之變化。王茜介紹,汽車行業的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對電動汽車研發、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高新技術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
與此同時,車企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出海人才需求也在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注重海外市場的拓展和本地化運營,因此對出海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
全球招賢充斥“人才魚池”
人才對于汽車行業而言至關重要。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曾表示,未來2~3年還是會用人海戰術,用大量的研發人員來保持顛覆性迭代的能力?!捌吹氖枪こ處?,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場戰略,拼的是規模優勢?!彼f,“至于某一項技術,對我們來說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我們的技術池子里有很多魚,到關鍵的時候就撈一條出來。”
智能網聯汽車在快速增長,車企技術比拼進入以智能化為核心的下半場。汽車人才需求,正從傳統制造業向智能網聯領域轉移,尤其是新勢力車企,幾乎都有專門的AI相關崗位通道和計劃。
比如理想汽車的AI人才專項計劃“理想+”,面向全球招募AI人才,涵蓋大模型、AIGC、算法部署、推理加速、AI芯片研發等。再比如蔚來的Super Sparks招募計劃,是針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關鍵創新領域招攬人才而發起的項目。業內招聘資深人士表示,近期AI人才是招聘的重點。
而另一方面,王茜介紹,2023年全年中國汽車出口522萬輛,首次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一,歐洲、東南亞、中東和非洲成為汽車出海的熱門區域。本地建廠+品牌本土運營+人才本地化,海外業務拓展人才體系建設成為車企全球化人才發展的關鍵環節。企業不僅需要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還需要他們具備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
可以看到,中國車企正在向全球人才敞開懷抱。在整車設計領域,東風、比亞迪、長城等車企先后迎來多位曾就職于國際豪華品牌的知名設計師;在智能駕駛領域,小鵬汽車的RoboTaxi運營總監一職,要求具備全球一線 RobotTaxi 公司任職經驗。極氪開啟全球招聘計劃,招聘規模超3000人,覆蓋智能駕駛、軟件及電子、用戶增長等多個中心崗位,分布在硅谷、哥德堡、北京、上海等全球30多座城市。
身處產業變革的洪流,就業競爭激烈和人才稀缺引發的搶人大戰并存,意味著汽車人才供需匹配存在著很大的錯位。高速轉型中的新汽車業,正期待一場人才和崗位的雙向奔赴。
本文來源于中國汽車報 作者:郝文麗 編輯:黃霞 版式:王琨